|
楊文明
2月18日,安徽合肥師范學院副教授陳某在廬江中學演講時,一高中生怒而上臺,對其三觀不正、含有崇洋媚外和功利性言論進行了駁斥:“他眼里只有錢,學習就是為了錢,崇洋媚外!努力學習是為了什么?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!”
這位高中生鏗鏘的話語擲地有聲,道出了青年學生的心聲,喊出了新時代最強音!其大膽勇敢的行動,贏得了現場師生的熱烈掌聲。視頻在網絡上發(fā)酵后,很多網友對這名學生豎起了大拇指。筆者也為這名學生點贊!
我國一向尊師重教,極少出現學生反對老師的情況。但是,當教授或老師向學生宣傳不正確價值觀、灌輸不當思想觀念時,我們該怎么辦?當專家教授、社會公知散布謬論、否認歷史、否認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,大放厥詞時,我們該怎么辦?筆者大聲疾呼,就要像廬江中學這位高中生那樣,面對錯誤的言論要敢于說“不”。
敢于說“不”,不是沖動,是理性思考的感性表達。每個人都有思想和觀點,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。在面對少數專家學者發(fā)表的明顯錯誤言論時,我們要認真分析,理性思考,認清錯誤言論的本質和其危害性,堅持自己的正確觀點,特別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態(tài)度曖昧,不能動搖基本立場、價值觀念、理想信念,不能被錯誤言論所左右。如果有勇氣,就當面大膽質疑,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;如果沒膽量,可以事后私下交流溝通,駁斥對方的錯誤思想和言論。有質疑敢于表達,說明他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人,有理性判斷的人,不是人云亦云的人。因此,敢于質疑,并不是血氣方剛的沖動,卻是理性思考后的果敢表達。
敢于說“不”,不是魯莽,是拒絕盲從的理智選擇。人人都有主見和判斷力。無論是誰,都不能盲目聽信所謂專家、教授、公知的話。如果他們的言論不恰當,充滿功利性和崇洋媚外,甚至是反黨反社會的言論,我們就要敢于反駁,大膽質疑,這并不顯示我們的行為魯莽,而是一種理智選擇的行為。如果任由他們錯誤的思想和觀念影響學生、大眾,人們的價值觀就會被帶偏,思想就會陷入混亂,社會就可能陷入動蕩。社會需要正氣,輿論需要引導,觀念影響選擇。面對有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言行,我們就要果斷拒絕,大膽質疑,正確選擇。
敢于說“不”,不是妄為,是敢于斗爭的精神勇氣。面對各種座談會、講座、演講上不時出現的一些雷人雷語、三觀不正、崇洋媚外的錯誤言論,有的人不敢、不愿旗幟鮮明地站出來大膽質疑,理直氣壯地進行斗爭,主要是缺乏斗爭的精神和勇氣。覺得與己無關,聽聽罷了,“事不關己、高高掛起”“羊隨大群不挨打,人隨大流不挨罰”。深層分析,是民族意識淡化、社會責任弱化、文化自信缺乏、國家認知不足。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,我們要堅定“四個自信”,拿出敢于斗爭的精神和勇氣,做到在錯誤言行面前不含糊、敢“亮劍”,在關鍵時刻挺得住、豁得出,這是新時代青年應有的精神和勇氣。
敢于說“不”,不是輕薄,是追求真理的執(zhí)著信念。有人認為學生反駁老師,是輕薄的表現。其實不然。不要認為專家、教授講的都是“真理”,老師說的都是“金口玉言”,我們不但要認真聽,還要認真地分析、思考和判斷,堅持真理,追求真理。對顯而易見的錯誤言行,要敢于大膽地質疑,亮明態(tài)度和觀點。這亮出來的是原則立場,亮出來的是責任擔當,亮出來的是信念力量,亮出來的是真理光芒。
廬江中學高中生面對錯誤言論敢于站出來發(fā)聲,這樣有個性、有正氣、有正能量的行為,應該鼓勵和支持。他是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榜樣!當今社會再多一些這樣的人,對于推動社會進步、凝聚民族精神、抵御西方思想觀念的侵蝕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。因此,我們不能再麻木不仁的受錯誤言論的影響和灌輸,要挺直腰桿行動起來,該出手時就出手,該發(fā)聲時就發(fā)聲,對那些數典忘祖的人大膽說“不”,對那些三觀不正的人大膽說“不”,對那些崇洋媚外的人大膽說“不”。
(來源:隨州新聞網)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