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22386204_15180578698361n.jpg (139.9 KB, 下載次數: 107)
下載附件
2018-2-9 08:22 上傳
韓家慧 社會高速發(fā)展,過年方式也隨之變遷,雖然象征傳統年俗的符號日益減少,但過年平安團圓的寓意從未改變。 小年已至,春節(jié)進入倒計時。此刻,有人踏上回家的旅途,有人思念著故鄉(xiāng)的一草一木,有人試圖尋找年的氣息和味道。 何謂年味?一百個人有一百個答案。年味是一家人親手包的餃子,年味是到長輩家拜年領壓歲錢,年味是穿新衣、掃陽塵、放鞭炮……年味是來自傳統習俗符號背后的儀式感。 如今,社會變遷,一些傳統年俗中的儀式漸遠,讓不少人難以適應,覺得年味淡了。 其實,變的是過年的方式,不變的是陪伴團聚的內涵:記憶中的拜年是磕頭作揖,現在手機發(fā)送新春祝?!爸讣獍菽辍备軞g迎;記憶中的領壓歲錢講究禮節(jié),現在爭搶網絡紅包不亦樂乎;記憶中的年夜飯是對廚藝的考驗,現在網購半成品甚至到飯店定制依然吃出幸福團圓的滋味;記憶中的年是走親訪友話家常,現在拋開迎來送往的繁瑣禮節(jié),舉家出游漸成潮流。 記憶總是傾向于強化美好,童年真實的年味未必就如記憶里那般光鮮亮麗,它們往往帶有深刻的時代印記。物質匱乏的年月,人們盼望過年更多折射的是對吃好飯穿新衣的富足生活的向往。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,中國社會經濟發(fā)展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。進入新時代,人們對物質精神生活有了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需求,過年方式的轉變就是其中之一。 新的過年方式注入時代內涵,賦予現代意義,逐漸衍生成新的年俗文化,而經過時間的沉淀,今天的新年俗也會變成舊俗走進歷史。 過年方式的變遷讓童年年味和盼望過年的心情不再,但過年祈求平安團圓好運的內核,從未走遠。保留舊記憶,擁抱新趨勢,開心過大年。
! g- |' n3 ~" M' K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