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隨州日報訊(通訊員孫強、羅琴)近日,曾都區(qū)法院何店法庭與轄區(qū)基層組織僅用兩天時間成功調解的一起鄰里糾紛,這是曾都區(qū)法院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帶來的成效。
6 g7 W4 t @8 K1 o Z/ s 在曾都區(qū)法院訴訟事務中心可以看到訴前調解、律師調解、行業(yè)調解、基層組織調解等多個調解工作室,他們邀請退休老法官、律師、保險協(xié)會、婦聯(lián)、公安、公證機關、仲裁委等社會治理主體進駐調解室,充分發(fā)揮社會力量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,大力拓展網(wǎng)絡調解、律師調解、特邀調解、委托調解等多元化糾紛化解渠道,將審判力量與化解矛盾的社會力量相結合,減輕人民群眾訴累的同時有效地提高了人民法院的服判息訴率。
7 Z7 H2 v7 N M0 m 搭建訴調對接平臺,力促案件訴前分流。曾都區(qū)法院成立了矛盾糾紛化解中心,推行“1+N”訴調對接模式,當事人申請立案時,由導訴員明確告知非訴調解的優(yōu)勢,在征得其同意后,引導到多元化解中心接受調解,調解不成的,及時進行登記立案;對有調解可能的案件由立案庭法官再行組織調解,調解不成,及時轉入審理程序。6 s) @, e$ s4 j, F1 P2 {6 t0 H
實行案件繁簡分流,力促糾紛高效化解。按案件難易分流。對立案環(huán)節(jié)調解未成而又符合速裁條件的案件先分流到速裁中心處理,對交通事故、勞動爭議、物業(yè)管理等多發(fā)案件,采用“要素式庭審”“要素式判決”的方式進行審理,讓當事人最快得到公正判決;對經過分流后剩下的重大、疑難、復雜案件,由繁案審判團隊審理,做到繁案精審。按人員和團隊分流。組建了“一審一助一書”或“一審二助二書”的審判團隊,根據(jù)法官的專業(yè)素養(yǎng)、辦案能力、經驗特長等,分設速裁團隊、簡案快審團隊和繁案精審團隊,以便在分流案件時做到案件的難易與法官的能力、團隊的特長相匹配,增強分流的針對性。審判過程中再分流。訴訟中,將調解貫穿始終,堅持“調解優(yōu)先、調判結合”“能調則調、能調盡調、愿調即調”,使調解和判決的案件分開處理,進一步增強案件處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。執(zhí)行環(huán)節(jié)也分流。將案件繁簡分流向執(zhí)行工作延伸,對訴訟中達成調解協(xié)議的案件,由承辦法官督促債務人在調解書生效后履行義務;對債務人明顯具有執(zhí)行可能的案件,在執(zhí)行立案前督促債務人自動履行,提前分流;對進入執(zhí)行程序的案件,將查詢等事務性工作分流到執(zhí)行事務辦公室處理。
; \0 e1 _/ E' ~; O+ m) N/ w 集中處理輔助事務,提升審判質效。落實庭前會議制度。讓司法輔助人員負責完成案件管轄、回避、非法證據(jù)排除等開庭前的程序性工作。讓程序性的工作在庭審前分流出來。將審判輔助性事務剝離出來,由訴訟事務中心負責,使法官集中精力審理案件。訴訟事務中心分為集中送達小組和訴前保全小組,據(jù)悉,近年來,曾都區(qū)法院與保險協(xié)會聯(lián)合化解糾紛489起,律師調解中心化解糾紛48起。實行案件繁簡分流改革以來,共受理各類案件20905件,結案18193件,在收案數(shù)同比增加8339件、入額法官減少的基礎上,結案率上升了4.96個百分點。通過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,簡易案件的審理周期明顯縮短,整體案件質量效率雙提升。同時,群眾訴求渠道更加暢通,便民、利民舉措更加有效,法院解決糾紛營造的誠信友善、理性平和、文明和諧的氛圍更加濃厚。; T" l- B. E- b3 A/ b& l) x
t0177c730f1dd4c339b.jpg (33.08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13)
下載附件
2018-12-3 11:22 上傳
5 ^: E& y/ I1 |7 `3 H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