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州論壇
標題: 聚集體智慧,備高效課堂 ——記府河鎮(zhèn)高級小學語文教研組集體研討現場展示活動 [打印本頁]
作者: 自由如風 時間: 2022-10-24 16:57
標題: 聚集體智慧,備高效課堂 ——記府河鎮(zhèn)高級小學語文教研組集體研討現場展示活動
本帖最后由 自由如風 于 2022-10-24 17:21 編輯
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“雙減”政策,引導教師更新教學理念,扎實推進課堂教學改革,努力構建高效課堂,10月20日,府河鎮(zhèn)高級小學開展了四年級語文組第五單元集體研討現場展示活動。出席本次活動的有府河鎮(zhèn)中心學校分管教學教研工作的孫懷軍同志,府河鎮(zhèn)高級小學徐克波校長、陳細猛副校長、余波副校長。鎮(zhèn)直三校的分管領導和各年級備課組長到場觀摩。
活動伊始,由備課組長鄧力群帶領大家回顧集體備課的意義和流程。備課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,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。只有備好課才能更好地發(fā)揮教師的主導、學生的主體作用。而集體備課更是集眾人智慧,采眾人之長。我校集體備課的流程是個人研究——集體討論——形成通案——個性化修改——教學反思。
前期,主備人張改平老師認真研讀新課標及教材,弄清所備內容在本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,并帶著問題初步形成了初案。組內其他成員在充分研讀教材的基礎上,結合學情,提出自己的看法與觀點,為現場展示活動做準備。
在現場展示時,主講人張改平老師從教材解讀、課標要求、教學目標、教學建議、教學設計五個方面為我們做了詳細的解說。本次研討內容為統編教材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,是習作單元,是以“生活中發(fā)生的事”為主題編排的,主要表現生活的多姿多彩。本單元是一個雙線組織單元,語文要素包含了閱讀和習作兩方面: ①閱讀要素是: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。②習作要素是寫一件事,把事情寫清楚。張老師在備課時精準把握了每個版塊之間的內在聯系,并根據新課標要求,結合學情及本單元的學習要素,制定了如下單元教學目標:1.認識11個生字,會寫21個漢字,會寫29個詞語,讀準1個多音字。2.知道要按一定的順序把事情寫清楚,并能把事情發(fā)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寫清楚。3.知道可以把看到的、聽到的、想到的寫下來,清楚展現事情發(fā)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。4.知道抓住怎么想、怎么說、怎么做,把事情發(fā)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寫清楚。5.能發(fā)揮想象把圖片的內容說清楚。
課堂教學要完成認知目標,就需要解決好如何突出重點,突破難點這兩個常規(guī)問題。這就需要老師在講課時必須做到突出重點,講清難點,幫助學生理清頭緒,從而高效地學習教材。張老師確定了如下重難點:知道事情的起因、經過、結果,理清文章是按什么順序寫的;感悟、積累關于動作、語言、心理等細節(jié)描寫的語言;通過品讀語言、發(fā)揮想象等體會文章中是如何把重要的內容寫清楚的,明確重點內容重點寫,詳略得當,并嘗試應用在自己的行文中。
為了突破重難點,張老師提出了以下三條具有操作性的建議:1.遷移運用——引導學生回顧上一單元中通過“了解故事的起因、經過、結果,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”的方法,然后把《麻雀》、《爬天都峰》的起因、經過、結果梳理出來,讓學生明白要把事情寫清楚,可以按照事情發(fā)展的順序寫;2.抓重點段落——通過品讀重點段落感悟作者是把如何看到的(怎么做),聽到的(怎么說),想到的(怎么想)寫寫清楚的;3.融會貫通:要根據習作教學的需要,靈活處理各板塊的內容。如,可以在學習完精讀課文《麻雀》,并初步了解可以把看到的、聽到的、想到的寫下來后,結合交流平臺第四個氣泡,交流怎樣才能把圖片內容說清楚,從而完成“初試身手”第一題。
張老師還為我們分享了《麻雀》、《爬天都峰》、《交流平臺與初試身手》、《習作例文與習作》的教學設計。所有設計理念都以新課標為基礎,采用自主學習、合作探究的方法,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,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。
老師們針對單元教學目標,課時教學重難點及突破重難點的方法進行補充闡述,使得教案內容更加充實、完善,個性化的解讀使教案設計更貼近自己的課堂。
教學經驗豐富的梁冬梅老師對《麻雀》一課的教學提出了她的想法:1.字詞版塊設計成“預習匯報”“預習成果展示”,以培養(yǎng)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詞的能力,把主動權交給學生;2.設計課后閱讀遷移拓展訓練,在閱讀學習中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(yǎng)。閤文茂老師是我們組的新鮮血液,她認為字詞板塊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增加幾組近義詞對對碰,如突然-忽然,鋒利-銳利,挓挲-張開,掩護-保護等,幫助學生辨析近義詞,積累更多詞語。
馮宇老師建議在掃清字詞障礙環(huán)節(jié)引導學生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(guī)律,將“辨”“ 辯”“ 辮”加以區(qū)分;在品詞析句環(huán)節(jié)引導學生抓住第七自然段中“爬啊爬”和“終于”二詞,去體會爬天都峰的辛苦以及到達峰頂后的喜悅之情;在小練筆環(huán)節(jié)可以先讓學生收集素材再進行練筆,比如:寫清楚拖地的過程,那么在拖地前我們可以做哪些準備,拖地的過程中我們是怎樣做的,拖完地后我們又會有什么感受?讓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、動作、心理、神態(tài)等進行具體細致的描寫。
熊夢琳老師則建議以課題“都”字為切入點,啟發(fā)學生思考,還有哪些多音字。這樣既激發(fā)了學生的學習興趣,又培養(yǎng)了他們留心觀察的能力,更復習了舊知識點;其次抓關鍵句子,反復研讀,加深體會。尤其是像反問句這樣的特殊的句型,授課時可以加以強調補充,幫助學生增強語感;在分析人物形象時,可提示學生運用心理描寫等描寫方法進行合理表達;加入板書分享環(huán)節(jié),教師可有個性化展示,集小組智慧,讓備課成為一件有趣味的事。
備課組長鄧力群則指出在習作教學時,我們要以新課標理念為基礎,從語文生活實際出發(fā),創(chuàng)設豐富的學習環(huán)境,讓學生能夠說清楚,寫清楚,同時要善于運用多媒體技術讓課堂“活”起來,從而激發(fā)學生學習的興趣。
老師們的精彩發(fā)言讓現場氣氛活躍起來。大家暢所欲言,各抒己見,集思廣益,最終形成了第五單元的教學通案。主備人張老師將這些思維的火花記錄在冊,期以化理論為行動,在課堂上踐行,在踐行中收獲,便也不負這大好的研磨時光。
臨近尾聲,徐克波校長對活動做了全面總結,他對本次研討活動給予了肯定并提出希望,希望各備課組都以此活動為藍本,將集體備課各環(huán)節(jié)落到實處,并寄語今后的集體研討活動,加入講授方法及講授技巧的研討。
府河鎮(zhèn)中心學校孫校長對本次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——本次集體研討很扎實,很成功。他強調,“磨刀不誤砍柴工”,集體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,它堪稱學校發(fā)展的一把利器。因此我們要落實好集體備課的工作,引導教師加深對教材的理解、優(yōu)化教學設計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。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,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。集體備課就像一片沃土,我們每一個人都在這片沃土中吸收養(yǎng)分,用飽滿的熱情和盡責的態(tài)度撐起一片天空,放射自身的光芒!
劉禹錫詩云: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勝春朝?!贝_實如此,秋天是收獲的季節(jié),這次集體備課研討活動中,我們集眾家之所長,為落實新課標、上好新課程鋪好奠基石。雖然本次現場展示活動落下了帷幕,但是我們會在教研路上一直奮勇前行。
(來源:曾都區(qū)府河鎮(zhèn)中心學校)
歡迎光臨 隨州論壇 (http://www.innakrishtal.com/) |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|